跳到主要內容

imB借貸平台詐貸案

金融危機小教室:iMB借貸平台詐貸案

得看文章很辛苦,眼睛又不好

您還有另一個選擇

點選 PODCAST "金融危機小教室",可以收聽完整內容

等您ㄡ!! 


金融科技?

簡單來說,就是透過網路以及智慧型手機的加持,讓金融活動變得更容易。

最常見的就是不用帶錢出門,照樣可以買東西、逛街、吃大餐

想要借點錢,划划手機,透過P2P借貸。

peer to peer lending,中文翻譯叫做點對點融資。

在網路未發達的年代,FI就是媒合資金供需主要平台,並且做好資金供需分配及風險控管,主管機關都會辦理監理措施,不論是實地查核或是報表監理等等,即使如此,還是有糟糕的金融舞弊案件發生。

至於P2P?如果沒有監理機關擔著,看著,你想想看,還會有多少的平台暴雷。

P2P在學理上的看法大概就是彈性、方便、降低中介成本等,但是事實上,平台加入人性後,那就是戲法萬千。

今天就要帶大家來看兩個P2P個案

第一個是發生在台灣的imb詐貸案,目前還是現在進行式。

另外一個就是發生在中國大陸的e租寶詐貸案,這是2015年的案子。

先來說IMB詐貸案

IMB是家借貸媒合平台,成立於104年,平台登記公司名稱為「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創立於92年,以經營土地開發、都市更新及不動產投資業務為重心。負責人為曾國緯。

平台主要業務就是不動產借貸媒合服務,標榜以不動產為抵押品,強調借款人即使不還錢,放心,還有不動產可以法拍清償,投資人不會血本無歸。

平台的營運模式就是將不動產為抵押再辦理二胎貸款,平台將這些債權切割為小額債權,並以高收益率轉賣給資金供給者。

整理媒體報導重點

1.    im.B110年初開始違約拒還本金,1124月下旬停止支付利息

2.    1125月,媒體報導網路借貸媒合平台im.B傳出以「假債權、真吸金」詐騙民眾資金,金額達25億元,受害者超過5千人,平台負責人曾耀鋒(又名曾國緯)已落網,話說曾耀鋒政商關係良好,但曾姓主嫌卻有多起刑事重案遭通緝,105年因槍砲案遭判刑確定。但7年來卻未入監執行。

3.    im.B往來的銀行有新光、中信、國泰世華、永豐及玉山等5家,相關帳戶餘額僅剩幾萬元,現帳戶已作控管。

4.    IMB近幾年因資金缺口發生問題,因此開始製造假債權來吸引投資人,之後因無力支付本利,平台就爆了。媒體稱,IMB約有95%都是假債權。

5.    至於IMB主要訴求的商品就是二胎借貸媒合,並且提供不錯的投資收益,譬如可以到6%以上的,想想,如果把錢放在銀行,目前一年期利率還不到2%,好不好賺,當然好賺。

事件發生之後,我國P2P納管的聲音再度浮上檯面,金管會表示P2P平台屬於民法規範範圍,非金管會管轄範圍。但金管會在105年已提醒過大家,要注意平台衍生的風險,包括:

1.債權人與借款人互不認識,對於倒帳風險難以合理預期評估。

2.網路借貸平台如經營管理能力不足,內部控制不佳可能發生捲款潛逃、詐欺,或資訊系統因駭客入侵致交易資料遭竄改、交易款項被盜或個人資料外洩等侵害權益事項。

3.債權人出借後,款項非可隨時收回,縱使有債權讓與機制,但不保證讓與成功,債權人會面臨流動性風險。

4.借款與存款不同,不能保證收回,民眾對未來的損失或糾紛須審慎評估並注意風險。

5.IMB是否涉及非法吸金需由檢調認定,一旦確認違反銀行法第29條第1 ,並犯罪獲取利益逾1億元者,依銀行法第125條之1最重可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2,500萬以上5億元以下罰金。

6.要求和im.B往來的5家銀行,重新檢討開戶時,是否落實KYC

目前雖已經逮捕曾姓主嫌,銀行帳戶已控管,但是資金已多數被領走,未來平台是否有足夠資金可以返回投資人,還不確定。

現在我們將鏡頭轉向中國大陸

大陸P2P業務在2015年開始風起雲湧,當時最有名的一句話叫做,風口上的豬都會飛,在巔峰時期,P2P累計超過5千多家。

這些P2P因為缺乏規管,良莠不齊,詐騙、倒帳等事端一再發生,外界形容大陸P2P就是一個龐式騙局的怪物,因此,中國政府一聲令下,將P2P一刀切,從202011月以後,P2P全數歸零。

今天這個案例是發生在201512月,這個平台叫做e租寶

201512月爆發e租寶平台倒帳事件,震驚社會,吸金金額高達5億人民幣,牽連受害民眾達上萬人。

e租寶在2014年成立,成立之初,打著 一元起投 的標語,還承諾9%~14%收益,吸引大批投資者,不僅如此,e租寶還大打廣告,這個廣告鋪天蓋地,號稱可以擴及10億人口

2015年底,多地公安部門和金融監管單位對E租寶展開調查,發現E租寶有轉移資金,部分高管甚至有潛逃跡象,因此在2015128日,公安部門指揮各地區公私部門統一行動,追捕E租寶的高管們。

E租寶的手法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字,假

透過假項目、假三方、假擔保等三個步驟,吸取大量資金。

這些亂象包括:

1.不當建立資金池:平台透過廣告宣傳方式,虛設理財投資項目,當投資人將錢匯入,則將資金撥入自身帳戶或關聯帳戶,達到自貸自用的目的。

2.假借擔保方式,吸引投資人:P2P業者為吸引資金供給方,承諾將平台獲取手續費收入提撥某一比例,作為保障投資者資金回收比例,或是與保險業者合作,如發生資金無法回收情事,由保險公司理賠。e租寶的手法係業者承諾提供擔保之擔保公司,但這家擔保公司與E租寶老闆同屬一人,就是丁寧,請問這種擔保有何意義。

3、缺乏資金託管:e租寶宣稱平台所匯集的資金均交由第三方(某銀行)辦理託管,平台爆發擠兌後,檢調發現並無資金託管之實,而被點名的銀行僅是發一紙通知說明並無接受e租寶資金託管業務。

2017年,丁寧被判無期徒刑,公司罰金19億元,2020年,中國大陸政策上不再有P2P這個行業。只是這件事引發的社會問題,絕非三言兩語可以道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法官第488、489解釋函

金融危機小教室:一百億元國票風暴 沒法看落落長的文字嗎? 您還有另一種選擇 點選 PODCAST:金融危機小教室,收聽更多金融危機小故事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彰化四信擠兌案件,最後由 合庫概括承受彰化四信,但是這個合併案卻引發爭議 彰化四信原社員,主張彰化四信總經理汙錢是他的事,怎麼可以因為總經理個人行為,就把整個彰化四信給陪葬。 另外一邊,省議會在審查合庫85年度預算時,要求中止概括承受。 彰化四信原社員聲請大法官釋憲,認為概括承受的決定違反憲法第15條對於人民財產權之保護,至於合庫,依照當時政治體制,合庫預算需要受台灣省議會決議通過,省議會如果反對,合併案就有問題。 大法官的說法,一直到88年才出來,距離彰化四信擠兌案已經事隔4年。 大法官第規488號解釋函,主要係針對憲法第15條規定做出說明。 至於第489號解釋函,主要針對銀行得否概括承受信合社之說明。 一、第488解釋函 政府以行政手段命令這家銀行吃掉另一家金融機構,在做這項決策之前,有沒有先去找尋其他方法尋求解決,例如增資; 如果政府沒有提供這些處理方式就逕自要求其他金融機構進行合併,與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之意旨未盡相同。 雖然這個解釋函沒有說出違憲二字,只有說與憲法之意旨未合。 二、第489解釋函 主管機關對於財務惡化之信合社,就是彰化四信,要促使與其他銀行,也就是合庫,進行概括承受這件是,除了依法規規定辦理之外,還要考量彰化四信是否未能適時提供相當的資金,擔保或其他解決其資產不足清償之有效方法時,才可以辦理概括承受之程序。 相關報導指稱本來大法官是想直接說合庫概括承受彰化四信這個決策違憲,但考量影響層面過大,也怕影響金融秩序,因此採取一種比較委婉的說法。 以彰化四信擠兌案這件事來說,政府之所以當時會急速以政策方式要求合庫吃下彰化四信,當然與之前宣布要清理彰化四信這個決策有關,這個決策不僅牽動彰化四信,還牽動其他地區性基層金融機構。 整理這兩個解釋函的主要訴求: 第一, 政府在處理緊急性金融危機事件,還是要合理規定,以符合憲法維護基本人權之意旨 第二, 政府在做這些重大決策,譬如說誰去吃掉誰這件事之前,還是要聽聽股東經營者等意見。 第三, 金融主管機關在訂定相關措施還是要注意憲法第145條規定,所謂憲法第145條就是說,合作事業應受國家扶持與獎勵。 處理金融危機事件貴在急迫性,與要求這些急迫性...

威卡危機事件之幕啟幕落

  金融危機小教室:威卡危機事件之幕啟幕落 這本書的大名叫做:歐陸最瘋狂金融風暴:威卡騙局, Wirecard AG 作者是 2 位經濟週刊的記者,沃克和梅蘭妮 Volker ter Haseborg / Melanie Berermann ,全書計有 17 章, 威卡是家支付公司,可以把他想成台灣的街口支付之類的公司, 威卡不僅是支付公司,他還是德國科技金融巨擘,電子支付龍頭。 威卡最早的發跡,與色情及賭博行業有關。 2018 年,他成為德國 DAX 指數的 30 之成分股之一,儼然成為德國之光; 2015 年媒體開始報導威卡財報出現的問題,包括客戶假造以及利潤瞎掰等。 威卡的假帳案,簡單來說就是透過海外公司帳務移轉,虛增營收方式來維持股價,類似的情節好比是 20 年前美國爆發的安隆醜聞。 威卡從神壇跌落後,還抓了 2 個重量級的陪葬者,一個是德國金管會,另一個就是簽證會計師安永,德國金融監理機關在處理威卡案時,錯放精力在追查股價操控的議題。至於安永,長達 10 年無法察覺威卡作假帳的問題,更讓人匪夷所思。 威卡的發跡 1999 年,網路興起,當時有個公司叫做 EBS (Electronic Billing System) ,創辦人是鮑爾,雖然經營線上色情行業,但他認為線上結算系統比成人網頁更具潛力 早期 EBS 為求獲利,在販售成人雜誌順帶提供光碟,但是這個光碟一旦經用戶下載,就會自動將用戶網路路線改為公司研發的撥號器服務,藉此賺取高額暴利。 EBS 為避免引火焚身, 將撥號器的執照移轉給另外一家公司, 當然,這家公司必須支付相當高的利潤給 EBS。 所謂撥號器,簡單說在 1999 年網路發跡的年代,要看付費影片,譬如說色情片,要在電腦加裝播號器,而且這種收費非常昂貴。 對於 EBS 來說,撥號器的收入是大宗,但是這種業務需要強而有力的數據管理, EBS 的問題是,雖然客戶很多,但是技術管理很差。 接下來要出場的是另一家線路卡公司,這家公司負責人與鮑爾一樣,熱中發展線上支付軟體開發,該公司利用創投資金研發程序來自動處理線上無現金購買程序;但這家公司 花大多精力處理系統問題,卻忘了要開發客戶,很快的,公司把投資資金都快燒光了,因此線路卡公司向 KPMG 求助, KPMG 派出一位為經理,叫做,馬庫斯伯...

華僑銀行擠兌案

民國 50 年華僑銀行成立,也是我國最早成立 4 家準民營銀行之一, 僑銀最大股東是行政院開發基金,僑銀的高階領導者的人選,政府還是具有絕對的控制權。 僑銀擠兌案事件從案發當日到結束,過程很快,再說這些引發爭議的放款,其實佔僑銀整體放款結構不大,對於資產品質的影響有限,再加上財政部迅速撤換原本經營團隊,確實給僑銀休養生息的空間。 經過這次擠兌事件之後,僑銀在 86 年 9 月吃下雲林北港信用合作社,透過合併方式,擴增銀行據點; 93 年,政府決定下調僑銀持股股份,寶來集團一躍成為僅次於開發基金之第二股東; 95 年寶來集團計畫出售僑銀; 96 年 4 月改由花旗台灣銀行合併,僑銀正式走入歷史。 111 年花旗台灣銀行宣布與星展台灣達成協議, 112 年由星展台灣收購花旗台灣消費金融業務。 擠兌案當下地媒體報導重點 1.     84 年 11 月初,財政部、央行及存保公司分頭展開華僑銀行專案金檢,主要原因包括:該行承作衍生性商品失當、以及常務董事梁柏薰介入銀行經營權、員工爆料關係人鉅額貸款等等。 2.     84.12.8 僑銀提領金額達 50 億元, 9 號再度被提領約 60 億元,為應付擠兌所需資金,僑銀先向央行申請貼放窗口融通 70 億元,接著財政部再緊急協調台銀等行庫支援,到 12 日該行存款流失金額已降至 13 億元,擠兌風波趨於平息。 3.     事後檢討,檢調機關認為,財團負責人成為銀行董監事後,為規避銀行法利害關係人規定,以人頭出任企業負責人,再透過關聯戶向銀行申請鉅額貸款,常董會功能不彰,未依常務董事會程序,即通過重大授信案。 4.     金融界則認為,僑銀最大問題在於董事會干預經營權,以及公器私用等,尤其在新銀行設立後,就大股東結構來看,很多擁有建築營造相關行業背景,如何好好劃清經營者與所有權之界線,確屬當務之急。 5.     85 年 1 月,僑銀董事長改由戴立寧擔任 6.     86 年 9 月僑銀與換股方式合併北港信合社,透過這項合併,僑銀可以增加雲林地區營業據點。 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