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3的文章

大法官第488、489解釋函

金融危機小教室:一百億元國票風暴 沒法看落落長的文字嗎? 您還有另一種選擇 點選 PODCAST:金融危機小教室,收聽更多金融危機小故事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彰化四信擠兌案件,最後由 合庫概括承受彰化四信,但是這個合併案卻引發爭議 彰化四信原社員,主張彰化四信總經理汙錢是他的事,怎麼可以因為總經理個人行為,就把整個彰化四信給陪葬。 另外一邊,省議會在審查合庫85年度預算時,要求中止概括承受。 彰化四信原社員聲請大法官釋憲,認為概括承受的決定違反憲法第15條對於人民財產權之保護,至於合庫,依照當時政治體制,合庫預算需要受台灣省議會決議通過,省議會如果反對,合併案就有問題。 大法官的說法,一直到88年才出來,距離彰化四信擠兌案已經事隔4年。 大法官第規488號解釋函,主要係針對憲法第15條規定做出說明。 至於第489號解釋函,主要針對銀行得否概括承受信合社之說明。 一、第488解釋函 政府以行政手段命令這家銀行吃掉另一家金融機構,在做這項決策之前,有沒有先去找尋其他方法尋求解決,例如增資; 如果政府沒有提供這些處理方式就逕自要求其他金融機構進行合併,與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之意旨未盡相同。 雖然這個解釋函沒有說出違憲二字,只有說與憲法之意旨未合。 二、第489解釋函 主管機關對於財務惡化之信合社,就是彰化四信,要促使與其他銀行,也就是合庫,進行概括承受這件是,除了依法規規定辦理之外,還要考量彰化四信是否未能適時提供相當的資金,擔保或其他解決其資產不足清償之有效方法時,才可以辦理概括承受之程序。 相關報導指稱本來大法官是想直接說合庫概括承受彰化四信這個決策違憲,但考量影響層面過大,也怕影響金融秩序,因此採取一種比較委婉的說法。 以彰化四信擠兌案這件事來說,政府之所以當時會急速以政策方式要求合庫吃下彰化四信,當然與之前宣布要清理彰化四信這個決策有關,這個決策不僅牽動彰化四信,還牽動其他地區性基層金融機構。 整理這兩個解釋函的主要訴求: 第一, 政府在處理緊急性金融危機事件,還是要合理規定,以符合憲法維護基本人權之意旨 第二, 政府在做這些重大決策,譬如說誰去吃掉誰這件事之前,還是要聽聽股東經營者等意見。 第三, 金融主管機關在訂定相關措施還是要注意憲法第145條規定,所謂憲法第145條就是說,合作事業應受國家扶持與獎勵。 處理金融危機事件貴在急迫性,與要求這些急迫性

一百億元國票風暴:專書介紹

  金融危機小教室:一百億元國票風暴 沒法看落落長的文字嗎? 您還有另一種選擇 點選 PODCAST:金融危機小教室,收聽更多金融危機小故事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楊瑞仁,又稱 Peter Yang ,國票案發生,年齡不過 30 歲,屬於國票基層員工,雖然其職務是交易員,但可以兼電腦操作及交割工作,這也種下事後 楊瑞仁 透過職務之便,行欺詐之時。 楊瑞仁的出現,乃是因檢調偵查另一個案子,認為有需要約談楊瑞仁,才意外導致整個事件的曝光。 檢調起先偵查的案子是高興昌公司炒股案,因為炒股資金來源不明,經過抽絲剝繭,檢調認為需要約談楊瑞仁到案,而 楊瑞仁 炒股的資金來源,就是 用偽造的 CP 來作為炒作資金的工具。 楊最後遭判刑, 97 年出獄,這是後話。 84.8.4 星期五,楊瑞仁主動招共,坦陳盜用國票 100 億元資金炒作股票, 檢調先安排國票高層與楊瑞仁見面,國票高層立即決定向金融同業拆借以及封鎖消息,以利時間換取空間。 8 月 4 日下午,媒體批露,揭開國票案擠兌案的序幕。 8 月 5 日,星期六,七點不到,國票分公司均出現擠兌客戶,彰化四信擠兌案陰影尚未消除,沒人願意再次承擔風險, 9 點股市一開盤重挫近 300 點。 8 月 6 日星期天,國票必須盡快籌資,前面說到週六擠兌 270 億元將在 8 月 7 日付現,加上其他資金口,國票必須再籌資近 300 億元,重點是向哪兒籌 ? 8 月 7 日一早七點半,財政部、央行、證管會和國票、台銀等,出席緊急紓困會議,這個會議最大問題在於國票倒底可不可以救,當然前提是國票扣除虧損後的數字是否大於 0 。 8 月 7 日當天 9 點之前,政府已經發布由銀行團支援國票,央行總計釋出超過 700 億元以上資金,危機初步解除。 8 月 9 日,國票高階主管王慶祥經理跳樓輕生,這個事件也是國票案最令人傷感的事件。 楊瑞仁犯下這樁令人不可置信地金融危機案,到底如何作案,回到其本質應與 楊瑞仁 熟捻業務的背景有關,因為了解股市習性與票券業務,楊認定這種資金挪移不會有問題。 楊瑞仁 先盜取公司蓋有保證章的商業本票,據說這些 CP 是放在一個無法上鎖的櫃子, 接著,他再冒用其他客戶來申辦,偽造客戶章,但是為何這些偽造的商業本票查不出來,依照當時的制度,舊本票換新本票,是可以直接辦理,不需要到票據交

國際票券擠兌案

  金融危機小教室:民國84年國際票券擠兌案 沒法看落落長的文字嗎?您還有另一種選擇 點選PODCAST,金融危機小教室,收通更多有關金融危機小故事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今天要來談的這家金融機構,當時的名稱叫做國際票券公司,現在呢,叫做國際票券金融控股公司。 從時間上來看,彰化四信是發生在84年7月底8月初,國票案則發生在8月上旬,換句話說,這兩個案子的爆發點非常接近。 彙整新聞重點內容 1. 84.8.5(週五),調查局因調查一起股票炒作案,逮補國際票券公司營業員,他叫楊瑞仁,結果楊員供出炒作資金竟是偽造商業本票賣給台銀而取得的。記住楊瑞仁這個名字,後面將會多次出場。 2. 楊瑞仁,偽造客戶印章,偷取國票保證章,向外發行100億元商業本票,所得的資金,用來提供某家證券公司營業員,炒作特定股票,這100億元商業本票,主要持有人為台銀信託部。 3. 國票案爆發,股市重挫,貨幣市場接近停擺,拆款市場無人報價,84.8.6國票客戶提前解約達260億元, 4. 偽造的商業本票,國票未來將負起清償任務,是否可度過難關,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國票發行票券至少有千億元,如持票人對國票產生信心危機,要求提前兌現,金融風暴無法避免。 國票案爆發擠兌之後,面對持票人要求提現或提前解約的人潮不斷,主管機關對這個案件之處理態度就是三個字:救救救。 但是怎麼救,如何救?救命金,錢錢 從哪裡來? 之前彰化四信擠兌案爆發,提供擠兌所需資金是先由彰化四信存在合庫裡的錢拿來應急,但是擠兌金額一再創新高,到底可不可以再拿錢去救,涉及到政府處理態度,媒體稱,因為最後沒有機關可以提供融資,合庫已經自顧不暇,央行不願意再提供窗口融通,導致政府主張清算彰化四信的政策。 反過來談國票案,票券公司性質畢竟與銀行不同,短期資金市場在乎的是流動性,今天不單單只是國票出問題,因為這個事件還會連帶影響到整個短期資金市場的所有參與者,雖然楊瑞仁盜開商業本票資金小於國票公司之淨值,不過,因為流動在外的票據,光是國票一家就高達2000億元,這還沒加計其他兩家票券公司以及銀行保證票據的部位。據不完全統計,這3家票券公司對外保證金額就相當於6家銀行的放款總額,這邊補充一下,所謂3票券公司是指當時的中興票券、中華票券及國際票券。 首先,國票股東很有義氣買入國票的商業本票,以行動金援國票所需擠兌金額, 再來,財政部與央行決

彰化四信擠兌案民國84年